2009年6月28日

懷念巨星風采─Michael Jackson

Michael Jackson,不愧為流行樂的天王,廢話不多說,我們來懷念他的風采吧。

《Thriller》
這是我感覺Michael Jackson最經典的一部MV,據說也是全球銷量最高的一張專輯。它已經可以說是一部音樂劇了吧!裡面兩個女主角都很漂亮!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原來黑MM也可以很漂亮!

原MV的長度太長,因此切成part1跟part2兩部份。

part1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9DEkFWt3ig
part2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hWenfOe8uA

《Billie Jean》
說到Michael Jackson的經典歌曲,就不能不提這首《Billie Jean》,它幾乎成為Michael Jackson的代表作了,不管哪一場演唱會都會出現這首歌!它的旋律很好聽,也很經典。

不過它的歌詞很有趣。我英文不好,不太確定歌詞內容,不過似乎是講一個男孩跟一個女孩發生關係,然後這個女孩懷孕了,結果這個男孩子很錯愕...怎麼會是我!...

看來,壞事不能做,男孩們在脫女孩子衣服前請三思啊!

慕尼黑演唱會版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105XxxaRMQ

早期的版本,這時的Jackson還好清純喔!這時已經可以看到月球漫步了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WfMBOYieQU

跟上面是同一個版本,這個版本有網友配了歌詞。不過,這個版本好像影像跟聲音沒有配合好,影像好像比聲音快了一拍?想看歌詞的可以參考這個版本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ZjwykICtdk

《Smooth Criminal》
這支MV也很經典,有007的風格,「把硬幣投進點唱機」的典故就是出自這裡。裡面有經典舞步「45度角傾斜」!還有可愛的小男孩模仿麥可的舞步,可愛小女孩一臉不以為然的表情^_^

完整版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x30DYwQlHU

有歌詞的版本,不過中間無聲舞的那段被剪掉了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JGA3SCH8E8

《The Way You Make Me Feel》
這首MV不怎麼樣,不過歌很好聽,歌詞也很有趣,是一個男孩向一個女孩求愛的歌。女主角蠻正的。

影片版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JrUa-zKeIc

歌詞版(只有歌詞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cNol31tOkU

《Remember the Time》
這支MV是拍古埃及風,也是音樂劇了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_n7cftdkl0

《Black or White》
這支MV很有創意。主題是四海一家,希望大家能打破種族分別的意識。在MV裡融入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。最後面「變臉」那段,特別突顯我們雖然是不同民族,但是都是人類。這個點子聽說不是原創,但是卻在這支MV裡廣為被大眾所注目,後來被很多人引用在廣告或其他地方。

普通版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K8SO0lT8U0

完整版,後面還多了一段4分鐘左右,Michael沒有配樂的飆舞。不過這段有些爭議,因此在很多公眾場合播出時被剪去。我收到的這個版本音量比較小,喇叭要開很大才聽得到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AlL0mw_Rew

《Beat It》
這首歌也是Michael的經典之作。不過歌詞好像不太好?感覺像是講青少年鬥毆的?整首歌給我的感覺是一直在唱「揍他、揍他、揍他、揍他......」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kGOiS75Lwk

《Bad》
這首歌也是Michael的經典之作。歌詞感覺也不太好,也是講黑社會青少年鬥毆的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CPsfcsg4ZE

《Dangerous》
這是演唱會版本,舞很棒。可以看出舞群的素質很高,Michael的要求應該很嚴格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vR--Cja1bM

這是同一場演唱會,在Dangerous前,有一段Michael的獨舞,有他許多經典舞步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r_KvRNkD58

《Jam》
這支MV裡,Michael Jordan也有演出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L_NzaDv4yY

《Earth Song》
這首很明顯是環保意識的歌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8muMo0fw_M

這個版本音量大一點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OnL5c8LMqM

《Ghost》
這也是音樂劇了,說一群師生去古堡探險遇到鬼的故事。裡面那個胖老師是Michael化妝的喔!

part1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aJaFGrSChY
part2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fVXLhk8M0k
part3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97iHjiVBdk
part4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Cjoh06DiZY

《We Are the World》
這首是Michael作的曲,號召了聽說有44個歌星,為了救助非洲飢民的大合唱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9BNoNFKCBI

《You Are Not Alone》
這首是非常棒的抒情歌,我很想學起來對心愛的另一半唱....可惜目前還沒有另一半。

也祝Michael在另一個世界安好,You are not alone.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7MM_p8nbhk

《Don't Stop You Get Enough》
早期的Michael,舞已經跳得很棒了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rPTDU40hO4

其他Michael歌曲收錄

Speed Demon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EVj2_9Fojo

Captain Eo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stW05bDiQU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2Zt-57Cg0U

Dirty Diana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Hg-IRZk4D0

Will You Be There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vYygjcMDdQ

Who is It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QwFHoLMti8

Unbreakable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3sYg8fhNoI

Whatever happens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nkZvILD7EQ

Human Nature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jywI7nc_PQ

Man in the Mirror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a7ivGRBvfU

One More Chance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oq4i8tfQDs

也收一首Jackson 5的歌吧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D2OsUcgb00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Michael Joseph Jackson(麥可.傑克森/迈克尔.杰克逊),1958年8月29日出生於美國印地安那州加里市,是美國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,作曲家、舞蹈家,及唱片製作人。

從傑克森五人組時代,他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,並在1979年開始個人獨唱,一步一步走上歷史上最成功的歌手之一。至今為止,他的唱片在全世界銷售了約7.5億張,《戰慄》(Thriller)專輯全球銷售量超過7千萬張,是音樂史上銷售量最高的唱片,單曲Thriller本身也被譽為「將音樂MV的藝術性向前推進了一大步」,並被視為最偉大的MV之一。傑克森與貓王、披頭四並列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,並被譽為「流行音樂之王」(King of Pop)。

他在音樂上的成就無人能及,但私生活上則飽受爭議。他曾被譽為「慈善之王」,至2006年止,他個人慈善捐款達3億美元,也曾號召許多歌星投入《We Are the Word》的製作(Jackson作曲),為聲援向非洲飢民捐款的大型慈善活動,並在他的音樂專輯中有許多環保、種族平等的議題。但他個人也飽受膚色改變、整容、及其他私生活流言的困擾,關於這部份的詳細介紹,可以參考文末所附的維基百科介紹。

據說他曾於2008年改信伊斯蘭教,並改名為「Mikaeel」。

麥可於美國西岸時間2009年6月26日下午2:26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附設醫院急救無效,宣告不治死亡,享年51歲,計劃於2009年7月開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,成為絕響。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米高·積遜&variant=zh-tw

2009年6月24日

貨幣的本質─兼論通貨膨脹與景氣泡沫

好多年前起,就對錢的問題感到很好奇。錢是財富嗎?有很多錢是不是就富有了呢?人家說「錢不是萬能,但沒錢萬萬不能。」究竟錢在人類社會裡扮演了什麼樣一個角色呢?

思考了很多年後,總算對錢下了一個定義:「錢是一個工具,它就像鋸子、釘子一樣,幫我們完成工作;如同想從上海到北京,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工具實現目的,可以選飛機,選火車,選汽車,甚至走路也行。到達北京是目的,飛機只是工具。執著於錢,就好比執著於飛機,反而遺忘了目的是要到北京。」

當我對錢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以後,算是暫時跳開了對錢的迷惑,不過實際上,對錢的本質,仍然是不甚了解,也還想不清楚。

最近一年多以來,對經濟學的一些議題有興趣關注,開始思考政府財政政策、經濟景氣、通貨膨脹的相關問題,至到這兩天才猛然想通,這些問題跟錢幣的問題是有關的。

問題的導引點在於有一個網友問了一個問題:「古代用貝殼當錢時,請問這方面有管制嗎?不然可能會有人專門在海邊撿貝殼!!!」我當時回答他:「應該沒有管制。用貝殼當貨幣的那個時代,政府應該還沒形成或還不發達吧,沒心,也沒力管這個。」

不過網友的問題讓我重新思考起錢幣的本質。

在遠古還沒有貨幣的時代,人們以物易物,用自己有的東西,向別人交換自己沒有,但是需要的東西,這是最原始的商業模式。這樣的交易方式很不方便,常常你想換的東西我沒有,而我有的東西你又不想要。曾有學者指出,貨幣的誕生,大大地促進了商業的發展。

我認為,貨幣的誕生,應該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發明的,而是在交易的過程中自然產生某種本身有價值,體積小,又能耐久儲藏的貨品,被人們拿來當作交易的媒介物。這種商品本身有價值,而其價值被大家所認同,因此才能成為大家用來交易的媒介。

以銅錢為例,並不是這個銅錢做什麼樣子使它能買多少斤的米,而是這個銅錢本身含有幾兩的銅,這個份量的銅才讓它有這個價值,能買多少斤的米。所以古代的錢幣,不論是金幣、銀幣、銅幣,其價值在於它含有多少份量的貴金屬。

而以貝殼來當錢的遠古時代,自然也是因為貝殼是有價的,也許它能用來做裝飾或工具。附加在這個價值之上,它才能成為眾人所接受的交易媒介。因此,專門去海邊撿貝殼的人應該是存在的,這也是一種勞動。

後來,銅幣用得多了,約定俗成,大家把它鑄成相似的樣子與大小,這樣在份量上不會差太多,大家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秤每一個錢,基本上加大了貨幣的流通,和商業的發展。

既然大家不再小心翼翼地稱每一個錢,於是人們以不純的銅來鑄幣,偷斤減兩,導致金融秩序大亂,大家傾向保留含銅量高、品質好的銅錢,而拿含銅量低的劣幣去市面流通,這就是成語「劣幣逐良幣」的由來。因此,後來才有漢武帝將鑄幣權力收回國有,統一由國家發行五株錢,重整金融秩序。此時的貨幣,還是看它本身的價值。我們可以視它為一種有價商品。

因為貨幣是一種有價商品,所以它本身也服從經濟學的供需原理:供給小過需求的時候價格就上漲,供給大過需求的時候價格就下跌。貨幣本身價格的漲跌,就反應在它的購買力上。

近代,政府開始發行紙幣。早期的紙幣,是承諾可以兌換等值的金、銀,這就是金本位、銀本位的貨幣時代。紙幣的好處是攜帶方便,流通快速。但是一張紙本身有什麼價值?其價值在於它背後能兌換等值金銀的承諾。

後來,各國政府開始廢止金本位、銀本位制度,發行法幣。什麼是法幣呢?就是「法定的貨幣」,也就是這張紙不再承諾可以兌換等值的金銀了,而是改成以政府的「信用」做擔保,擔保它是有「價值」的。

有什麼「價值」呢?其實說白了,價值落實在實物上,就是商品或服務,但是「國家」本身並不生產商品與服務,國家只會生產「債務」而已。其實,法幣的本身代表的就是債務,它更像是一張債券,當我們持有一張100元鈔票時,意味著國家欠我們100元的價值,我們可以拿這張100元的債券要求國家償還這個「價值」給我們。

這個「價值」是什麼?聽起來好虛喔!國家通常沒有什麼等值的東西可以提供給我們,也不會主動償還什麼等值的東西給我們,國家主要提供給我們的,就是「債務的抵消」。

換句話說,所謂的法幣,是用國家信用擔保,承諾我們可以拿著它來繳稅,國家不會拒收。當我們因稅法規定產生了納稅義務,需要繳納稅金時,我們可以不用拿著等值的黃金白銀,也不用背著等值的大米,只要拿著這張「紙」去繳稅,國家就會收下這張紙,完成繳稅的動作。我們用國家欠我們的債務,抵消了我們欠國家的稅金。

正因為這張紙本身沒什麼價值,它的價值完全在於背後政府信用的擔保,所以當信用不值錢的時候,幣值會狂貶。我們可以看到在動亂的國家,那個鈔票狂印,物價狂漲,就是這個道理。

由於貨幣也是一種商品,它是服從經濟學供需原理的。脫離金本位、銀本位的法幣,本身增發起來很方便,這也就是在脫離金本位、銀本位的貨幣制度之下,如果遇到政府狂花錢,老是以赤字預算來因應財政,通貨膨脹就會很容易發生的緣故。

再加上銀行的「部份準備金制度」,可以讓銀行成為另一台印鈔機,讓紙幣的流通量更大,更增加推高通貨膨脹的必然風險。

什麼是部份準備金制度呢?這個制度是規定,銀行收到的每一筆存款,不需要全額放在銀行裡等著存款戶來提領,只需要保持政府規定的一個部份,其他部份銀行可以拿去做投資、貸款等使用,為銀行創造收入。聽起來挺合理的,又怎麼會讓銀行變成印鈔機呢?原來,銀行貸出一筆貸款時,並不是直接拿現金給你,而是把它匯入你的銀行帳戶中。而且,我拿到貸款時,也不會一次把它全部從銀行提領出來,只會分批提領,甚至如果是大筆金額支出時,我們會直接轉帳進入收款方的銀行帳戶中。

好,現在假設銀行貸了100萬元給某人,而某人放在銀行帳戶中(假設所有人的資金往來都是透過銀行帳戶,不提領現金),對於銀行來說,銀行等於多了一筆100萬元的存款。假設存款準備金率是10%,銀行保留了10萬元當準備金,又把其他的90萬元貸出去,再次貸出的90萬元,又以存款的形式保留在銀行中,銀行又拿出其中的9萬元當準備金,把剩下的81萬再貸出......如此下去,銀行總共貸出了多少錢?我們可以計算出,銀行最後總共貸出了1000萬元。銀行有了100萬元的現金,就可以透過部份準備金制度,將它變成1000萬元!!這不是超級印鈔機嗎?不誇張,就目前我找到的資料,台灣中央銀行的活期存款準備金率是9.775%,而大陸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4.5%,即使將存款準備金率調到20%,透過部份準備金制度,還是可以將100萬元變成500萬元!(這裡的計算公式,用的是「收斂性等比級數公式」,計算方法可以輕易地在網上找到。)

我們可以想像一下,一幢房子本來值100萬顆雞蛋,而這100萬顆雞蛋本來值100萬張紙幣。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紙幣憑空從100萬張增加到500萬張,根據供需原理,紙幣的價格跌了,我們現在是以雞蛋的數量來衡量價格的,這500萬張紙幣的價值實質上才等於原來的100萬顆雞蛋。因此,一幢本來值100萬元的房子,變成了值500萬元!所以,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,房地產變貴了!而且不只房地產變貴,絕大部份的商品價格都會先後變貴。

為什麼說先後變貴?因為紙幣的流通量不是馬上增加到市場的每一個角落,就連擴散作用也需要時間的不是?根據市場接收到紙幣流通量增加訊息的先後,物價也會先後上漲。什麼會漲的最快?一般來說,距離資訊愈近的,漲得會愈快。個人貸款的目的主要是買房,公司貸款主要的目的是設廠生產,因此通常來說,房地產會漲得最快。而根據一般經驗所了解,生活必須品以及工資,會漲得最晚。

通貨緊縮的話,房地產會變便宜嗎?理論上會,實際上偶有發生,但不常見。為什麼?因為政府會插手控制。除非發生了連政府都控制不了的經濟大蕭條,那大規模的通貨緊縮是會造成房地產下跌。拜託!那是它的政績好嗎?經濟成長率是根據國民生產額的成長計算的,通貨膨脹推高交易價格,不正好推高國民生產額嗎?

我曾看過一篇大陸網友寫的文章這麼說:「如果房價漲到大家都買不起,那麼房價會下跌嗎?答案是不會,政府會推動另一次的通貨膨脹,讓其他物價(含工資)漲到跟房價同一個水平。」我是看得很怵目驚心啦,但是不無道理,對岸對GDP重視的程度是超乎我們想像的。台灣或許不如對岸政府那麼誇張,但是我覺得只要是現代國家的政府,在本質上就有相似的傾向。

但是現實世界的通貨膨脹是有,似乎沒那麼嚴重?是的,的確如此,這不得不佩服金融家們異想天開的發明:「金融衍生商品」。

如果這個世界擁有價值100億元的商品及服務,也就是價值100億元的財富,而紙幣流通量也正好是100億元,此時我們可以用1元的貨幣換取價值1元的商品或服務。如果明明總財富只有100億元,而紙幣流通量增加到了1000億元,乖乖!十倍耶,十倍的通貨膨脹率,我們發現上菜場買菜的菜價都漲了十倍,這個世界不造反了啊!這時,這些天才金融家們就發明了「金融衍生商品」,例如金融指數期貨、金融指數選擇權、MBS、ABS、CDO、CDS等等,讓它們吸收多出來的紙幣流通量。

我記得我第一次到期貨公司開戶時,我的營業員為我解釋指數期貨。我的營業員告訴我:「你只要買指數的漲跌就可以了。」我問:「大豆期貨交易的標的是大豆;玉米期貨交易的標的是玉米;那麼指數期貨交易的標的是什麼呢?」我的營業員說不上來。交易標的是「指數」嗎?「指數」是什麼東西?可以吃嗎?原來,指數是計算出來的一組數字而已,而以它為標的物的期貨、選擇權,就是被「創造」出來的衍生商品。

假設這個世界有100億元的財富,只要再另外創造接近900億元的金融衍生商品,多出來的貨幣流通量就被這些東西給吸收了,而通貨膨脹也壓至微幅的3%。生產物質商品需要原料、設備;提供服務需要人力成本;而憑空創造此類金融衍生商品幾乎不花什麼成本。政府有錢花,銀行有錢賺,經濟持續發展,老百姓也不覺得東西變太貴,豈不皆大歡喜?

而泡沫破滅時,又發生什麼事呢?當泡沫破滅時,社會財富還是原來的100億元,消失的是依附在泡沫上的紙幣流通量,人們感官裡感覺到財富由1000億元減到100億元。這些CDO、CDS破滅了,股價指數崩盤了,但社會整體實質財富並沒有減少,那麼有人損失嗎?誰損失了呢?就是接到泡沫最後一棒的人損失了。而接到最後一棒的,一般都是政府的勞退基金、OOXX我也叫不出名字的基金、散戶投資人,跟某些銀行吧。政府的損失由納稅人吸收,散戶的損失就是散戶自己倒霉,銀行的損失,政府出手接管,還是由納稅人吸收。

整體社會財富沒有減少,但是卻有人損失了,顯然就是有人得利了。一次通貨膨脹,一次泡沫破滅,就是一次的社會財富重分配。

從前,我一直好奇,股市漲了,所有的股民們歡天喜地,大家都賺錢了,錢哪裡來?股市崩了,所有的投資人愁雲慘霧,市值可以輕易地就蒸發掉許多兆,這些錢又哪裡去了?今天我總算想通了它們從何而來,又由何處去了。

一點小看法,跟大家分享,希望大家多多指教。

2009年6月22日

為什麼經濟會不景氣?

經濟學的假設前題是:「資源是有限的。」而經濟學研究的課題就是:「如何將有限的資源,做最有效率的分配。」

為什麼經濟會不景氣?有一種說法就是:「資源被錯誤地分配。」舉例來說,如果有100份麵包,可以讓100個人吃飽,結果麵包被錯誤地分配,50個人吃一個吃飽了還拿一個回家放到爛,而另外50個人餓肚子,這就是經濟不景氣。

為什麼資源會被錯誤地分配?這就有各家各派的說法了。

有人認為,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公共支出:

自從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「新政」成功以來,凱因斯學派的理論就一直是政府財政政策的主流思考,每逢經濟不景氣時,政府就會加大公共支出,意圖藉此刺激國內經濟景氣,但......「一般人在花自己的錢時,會很精打細算,而花別人的錢時,似乎就大方許多......」政府花錢,正是典型的「花別人的錢」。花在不該花的地方,或說,是花在不需要花的地方,就導致有限資源的錯誤分配。

另外,也有人認為,信用擴張也是原因之一,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:

信用擴張,也就是貸款,在古老的社會中,以小額的方式流通著貨幣,一定程度上維持著經濟的活力。但是,自從貸款在銀行業中被有制度地推行起來以後,銀行每持有1元的現金,銀行就可以創造出3-5元以上的通貨。貸款更容易了,大家覺得自己更有錢了,也因此導致需求增加,物價的上漲。

需求增加,生產者覺得有利可圖,加大生產量,造成一堆廠商在競爭有限資源,導致原物料上漲。

舉例來說,如果原本市場上的需求,是需要100支鐵鎚,而信用的擴張,讓人們以為自己很有錢,而把鐵鎚的需求擴大到了150支、200支,而廠商也努力生產,景氣一片看好,蒸蒸日上。

但這種靠信用擴張所造成的需求假像,總有一天是會被戳破的,總會有人還不出錢,導致資金鏈斷裂,此時,人們覺得自己不像以前那麼有錢了,要省一點,鐵鎚需求又從200支回降成150支、100支,此時廠商的200支產能空轉,景氣開始轉壞,廠商開始裁員、倒閉,使產能下降。

景氣轉壞,是不是直到降回原來的起點就結束了呢?不是!之前景氣一片榮景時,所製造出來的假需求,導致大量生產的商品,都不是真正市場上的需求,但它們的生產,也確實消耗掉了有限資源,因此,錯誤的資源配置,進一步地推高了資源的價格,導致景氣更差。

因此,原來的起點是0,當信用擴張導致景氣上升到100開始轉壞時,景氣並不是跌到0就停止,而會繼續下跌,補償這個資源錯誤配置所導致的後果,直到景氣下跌到-100附近。

我不曉得這是不是就是經濟不景氣最大的原因,這是我這幾年來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