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5日

大型筆記型電腦將被淘汰

我是不是第一個出此論調的人啊?

筆記型電腦的問世,主要是因為它的可攜帶性。商務人士可以將資訊數位化,然後帶著走,無論是在客戶的公司裡做簡報,或是在咖啡廳裡洽談公事,或是出差,工作都可以順利展開,打造一個行動辦公室。

但是,自從華碩出了Eee PC之後,大筆電這一方面的功能,明顯受到了挑戰。移動上網、數位資訊帶著走、簡報展示等等,所有大筆電的功能,小筆電一樣做得到,而且,小筆電還更輕巧,攜帶更方便。

或許有人會質疑,大筆電在規格、功能上還是強過小筆電很多,兩者明顯有市場的區隔,但我認為不然。

Google在2009/2/18發表了iPhone版的Gmail,宣稱可以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時繼續使用Gmail,這並不需要在iPhone上安裝特殊軟體,只要使用瀏覽器,就可以使用這樣的功能。

離線使用的技術早就有了。Google在2007年5月就發表了Gears軟體以提供離線操作,目前Google使用在Gmail、Google Docs、Google Reader上。Gmail是web mail形式,在網頁上操作郵件收發;Google Docs可以在網頁上編寫文字文件、試算表、簡報檔。當它們也能離線操作時,與電腦中安裝了一套Office有什麼區別呢?而它們的運算,都在某處的主機上進行,本地端的這裡,只要能連線上網,開啟一個瀏覽器,就能進行操作,而偶遇網路信號不好,又有Gears這樣的技術做離線操作,待網路恢復時馬上同步資料,本地端的電腦規格似乎就不是那麼地重要,小筆電也能滿足這樣的需求。

從娛樂的角度上來看,聽音樂、看電影、閱讀圖書、玩遊戲,只要能上網,就能下載播放。這一點,隨著手機功能的逐漸加強,無線網路的普及,這一塊的功能,只要使用手機就能滿足。4G網路已在進行,預計在2010年就會開始進入市場,屆時不要說小筆電,就連手機也能上網滿足大部份人對電腦的需求。

再者,考慮到小筆電的使用,純粹也是就演示簡報檔做考量。在客戶處使用小筆電外接投影機做簡報,在方便性上已經與大筆電不相上下。如果,手機也能與投影機連接,無論是透過外接口,亦或是藍芽、無線網路,那麼,可能連小筆電的功能都可被手機取代。目前這樣的技術已經存在了,完全就看手機廠商什麼時候想把它整合進去而已。

「只要能執行瀏覽器,就能執行需要的功能。」這樣的概念,正可以從Google發表iPhone版的Gmail看出來。Gmail能在iPhone上運作,當然就能在其他智慧型手機上運作;同樣的,Gmail可以,Google Docs當然也可以。

大筆電的高等配置,大概就只剩下繪圖、大型遊戲(如魔獸世界)這些方面還有優勢,是小筆電和手機所無法取代的。然而,在繪圖與玩大型遊戲時,很少人會拿著大筆電在外面使用吧?大多數人會在公司,或是自己家中使用,此時,台式機電腦也完全能滿足這部份的需求,甚至做得更好!畢竟,在相同的規格配備之下,大筆電的價格是遠高於台式機的。

《一眼看不完的WiMAX》這篇文章中,提到了好幾項寬帶網路普及以後,可以做的各項應用。但是,仔細觀察,文中所提到的應用,80%都是可以透過手機來達成,並不一定需要用到電腦。

執行大型軟體可以使用台式機;一般移動上網、影音娛樂可以靠手機,而且比起大筆電,手機更具有攜帶的方便性以及電池的持久性,同時大筆電的價格又不具有優勢的情況下,大筆電被取代應該是趨勢。


相關新聞:
《專訪:Verizon技術長談4G》
《Google發表iPhone版離線Gmail》
《4G時代來臨,WiMAX和LTE邁向技術整合》
《觀察:WiMAX來了,應用在哪裡?》
《圖片:一眼看不完的WiMAX》

2009年2月23日

通貨膨脹是好事,還是壞事?

這一篇,就算是通貨膨脹系列之二吧。

如果做一份問卷,問大家「你認為通貨膨脹是好事還是壞事?」大概有八成的人會覺得通貨膨脹不好吧

記得在2000年前後,便利商店一瓶可樂是18元。曾幾何時,可樂一瓶悄悄地變成了20元。2008年回到台北,可樂一瓶已經是25元了。如果我有1000元藏在我的撲滿裡,2000年的時候,它價值55瓶可樂,2008年的時候,它就只值40瓶可樂了。很明顯,我的財產變少了。

我什麼事都沒有做,我的財產就變少了,這跟被賊偷有什麼區別?

但是,在政府的眼中,看法似乎與我們不大相同:
通貨緊縮,是政府不樂意見到的,
急劇的通貨膨脹,也是政府不樂意見到的,
和緩的通貨膨脹,是政府樂見的。

急劇的通貨膨脹,可能導致人民暴動的,這當然不是政府所樂見,這個我們可以理解。排除急劇的情況後,和緩的通貨膨脹與和緩的通貨緊縮相比,為什麼政府更喜歡通貨膨脹,而討厭通貨緊縮呢?通貨膨脹對政府有什麼好處?

我們做個假設:
如果去年,我每個月可以領到55瓶可樂,而今年我每個月同樣領到55瓶可樂,我的收入是不是不增不減?
如果去年,我每個月可以領到1000元,而今年我每個月卻可以領到1200元,我的收入是不是上漲了20%?也許沒有人在乎,去年的1000元,我可以換55瓶可樂,而今年的1200元,我可能只能換48瓶可樂!

難怪了,許多經濟學家在討論一些數據的時候,要強調:「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....」而政府在公佈每年的經濟成長率的時候,似乎是沒有經過通貨膨脹的修正?

也就是說,假設通貨膨脹率是3%的話,是否政府完全不做事,民間企業也完全沒有增長,全國的產能跟去年一樣的話,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也會有3%呢?如果政府很努力很努力,把經濟成長率提升到了6%,裡面是否其實有一半是通貨膨脹的貢獻呢?是否政府擺爛,把經濟搞垮了,經過通貨膨脹的修飾,政府還能交出經濟成長率2%的成績單?

所以全世界的政府都喜歡通貨膨脹?

2009年2月17日

聊聊通貨膨脹

通貨膨脹跟景氣循環,一直是大家都關心,也大家都不了解的兩個經濟問題。經濟學者們對這兩個問題也很少說清楚、講明白。最近,我偶有所得,不敢自藏,拿出來與朋友們分享,也希望大家給我一些回應,指正我邏輯上的錯誤,提供我新的思考方向,謝謝。
要討論通貨膨脹,首先要定義一下通貨膨脹。
根據維基百科對通貨膨脹的定義,通貨膨脹意指「整體物價水平相對特定數額貨幣持續上升的狀態。」同一篇文章,在後面又提到:「在古典政治經濟學,『通貨膨脹』意指增加貨幣供給......」
真拗口......
翻譯成白話文,就是說通貨膨脹有兩個意思,早期的意思是「對整個社會來說,『鈔票』變多了。」請注意,不是財富變多了,是在整體財富並不一定有增減的情況下,鈔票的數量變多了;而近期的意思呢,則是指「東西普遍變貴了。」
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,供大於需,商品價格就會下跌,需大於供,商品價格就會上漲。如果我們把鈔票也視為商品的一種,當鈔票的供給數量遠大於整體社會的需求數量時,鈔票會不會跌價?當然會!鈔票跌價了,相對來說,以鈔票計價的其他商品,看起來就似乎是漲價了!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緣由。
很有趣,我們可以看出,早期通貨膨脹單純地只是指「鈔票變多」,鈔票變多但鈔票不一定會跌價,什麼時候通貨膨脹在人們的概念裡,已經跟「鈔票跌價」畫上等號了呢?
還有些話沒說完,本篇姑且稱為「通貨膨脹系列之一」吧?

2009年2月11日

我沒有時間

某甲:「週六下午去喝個茶吧?」
某乙:「抱歉,我沒有時間。」
=====
「我沒有時間。」可能是現代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它的同義詞有:「我沒空!」、「我很忙!」等等。我在這裡並不想討論現代人是否很忙碌的問題,我想討論的是,這句話的含義。

我們每個人,每天都有24小時的時間,不因你是好人就多一點,也不因你是壞人就少一點。我們怎麼會沒有時間呢?其實大家都曉得,時間是有的,只是安排了什麼事而已。所以這句話原本的含義應該是:「我沒有『多餘』的時間。」而「我沒空」跟「我很忙」可能更貼近原本的含義。

我們的時間,可以做很多種的安排。我們可以安排工作,可以安排拍主管的馬屁,可以安排跟同事聚會,可以安排跟家人共享......但,當事情太多,時間太少時,我們會如何安排呢?是的,我們會優先安排我們重視的!換句話說,「我沒有時間。」翻譯成白話文就是:「你不夠重要,不能排進我的時間表裡。」

是不是呢?熱戀中的情侶,對方一聲招喚,就可以在對方宿舍門口守上兩、三個小時?畢業在即,但又有點懸的研究生,指導教授一聲令下,是不是立刻馬前待命?面對你人生最大的訂單,你是不是24小時隨傳隨到?被我們擠到時間表外的,是不是我們認為沒關係、不重要,甚至根本是忘記了的?

無可厚非啦!現代人的確事太多,時間總是有限。但我們可能要捫心自問:

「是不是有誰,我總是口口聲聲說他對我而言很重要,但我從來不曾把他排到前面?」

「是不是有誰,從來花言巧語哄著我,說我很重要,但從來抽不出時間給我?」

可以問的問題很多,但答案不一定中聽。

曾有一個廣告,讓我非常感動:「再忙,也要陪你喝杯咖啡。」如果你摯愛的人這麼對待你,那你是幸福得無以復加了!或許,你討厭的人這麼對待你,讓你嚇得落荒而逃?我們也反省一下吧,是不是有人被我們嚇得落荒而逃呢?若有,也許放手比較好,畢竟,「被接受的,才是溫柔。」

反省完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,再反省反省我們如何對待自己。自己,不也是很重要的嗎?不懂得給自己愛的人,怎麼會有餘力給別人愛呢?如果自己很重要,一天24小時中,我們給了自己多少時間呢?也許,許多人不但沒有留時間給自己,連身體睡眠的時間也要奪去?

2009年2月3日

寄情

殘紅染古城,

繁星點家燈。

長夜歌作酒,

今宵共忘情。